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生态修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46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80卷第1期
页 面:236-2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主 题:老年人 “银发贫困” 发展恢复力 相对贫困 欠发达山区
摘 要: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挑战,发展恢复力作为生计与贫困研究的新视角,对定量分析农村“银发贫困问题,提出农村老年人贫困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老年人相对贫困风险—发展恢复力整合框架,以重庆武陵山区石柱县为例,测度2010—2020年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风险与发展恢复力,揭示其分异性及时空变化特征,诊断相对贫困风险与发展恢复力关联类型和反馈路径,解释发展恢复力的决定因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老年人的相对贫困风险增长19.3%,健康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较高,市场风险和健康风险上升趋势较突出。传统和保障生计类型的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风险水平较高;相对贫困风险水平具有空间异质性,中海拔山区相对贫困风险水平增加较明显。②各生计类型间老年人发展恢复力水平及增幅差异明显,多元和临工生计类型的农村老年人发展恢复力优势性突出。研究区的发展恢复力空间分异明显,西北至东南呈现“高—低—高—低多梯度分布态势。③相对贫困风险与发展恢复力共同驱动农户状态变化,并形成正负向两种反馈路径。④发展恢复力形成受多层面要素共同影响,社区环境影响发展恢复力的历史积累和后续发展,政策保障提供了抵御风险冲击的安全底线,代际支持发挥风险分担机制,老年人生产经营状况和心理偏好是发展恢复力形成的内生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