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福建古田会址风水林小叶红豆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收藏

福建古田会址风水林小叶红豆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rmosia microphylla in geomancy forest of Gutian Meeting Site in Fujian

作     者:蔡晨 李珂佳 凌书伟 阮广鸣 陈泽平 潘标志 郑世群 CAI Chen;LI Kejia;LING Shuwei;RUAN Guangming;CHEN Zeping;PAN Biaozhi;ZHENG Shiqun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龙岩市园林绿化中心福建龙岩364000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 

出 版 物:《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61-6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龙岩城区公园绿地日常维护改造(含应急抢险)工程项目(LYCG[CS]2023015) 福建省特色林木种质资源评价与监测信息应用项目(2021FKJ17) 

主  题:小叶红豆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摘      要: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 ***)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Ⅰ(h≤50 cm)级的幼苗个体最多(112株),但从Ⅰ级到Ⅱ(50 cmh≤100 cm)级死亡率为60.7%,表明幼苗的个体生存能力差;幼树至小树阶段(Ⅱ级至Ⅴ级(10 cm≤DBH15 cm))生长情况较为平稳,从中树至大树阶段(Ⅵ(15 cm≤DBH20 cm)级至Ⅹ(DBH≥35 cm)级)仅有少数个体能够存活,个体数总体逐渐减少;从高度级结构看,小叶红豆种群在7个高度级均有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小叶红豆种群的动态指数(V pi)为40.67%,随机干扰动态指数(V pi′)为1.36%,随机干扰风险概率(P max)为3.33%,表明小叶红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增长不明显,抗干扰能力较弱。小叶红豆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的B 1亚型;随着径级增加,小叶红豆种群整体生存率函数(S(t))呈降低趋势,而累积死亡率函数(F(t))则呈升高趋势,小叶红豆种群死亡密度函数(f(t))和危险率函数(λ(t))从Ⅳ(5 cm≤DBH10 cm)级至Ⅴ级明显升高,反映种群有向衰退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序列预测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经过未来2、4、6、8径级时间后,小叶红豆种群各径级个体数均有增加,种群发展潜力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小叶红豆种群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和抵抗性较弱,小叶红豆自身抗干扰能力弱以及在资源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是限制小叶红豆种群增长和种群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就地保护的同时,通过适当疏伐和施肥以及加强种子培养等手段增加个体数量,提高种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