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次级代谢... 收藏

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促血管生成、抗微生物活性研究

Proangiogenic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Penicillium spinulosum

作     者:许维霖 刘静 付姣 杨骏 操义桢 郭志勇 张雪晴 XU Wei-lin;LIU Jing;FU Jiao;YANG Jun;CAO Yi-zhen;GUO Zhi-yong;ZHANG Xue-qing

作者机构: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中国轻工业功能酵母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 

出 版 物:《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60卷第4期

页      面:1059-10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2003621) 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4NPRD09) 

主  题: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inulosum 次级代谢产物 促血管生成 抗真菌活性 

摘      要: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一株香果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大米发酵产物中获得7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spinulacid (1),ascomindone A (2),ascomindone C (3),monomethylsulochrin (4),barceloneic acid A (5),flufuran (6)和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 (7),其中化合物1为新苯甲酸类衍生物。药理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1、2、5和6在20和40μmol·L^(-1)浓度下对转基因斑马鱼具有显著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动物实验获得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SWS20240611);化合物1和4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中等或强的抗真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和6.25μg·mL^(-1);此外,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欧文杆菌也显示出明显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6.25和12.5μg·mL^(-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