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26-34页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401[法学-民族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燕山-长城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的人类学研究”(24CMZ076)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华文化符号的共享机制研究--以北部边疆为例”
主 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符号 共享
摘 要:文化符号共享是以文化融合为基础形成的思想意识整合的手段,共享的符号关联使各民族产生联系、促进互动,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共享文化符号作为塑造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征,是物象体验与精神交流的载体、共同性与差异性调和的纽带、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的桥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统合的交集。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导向下,共享文化符号呈现出统一性、共通性、规范性的特征,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逻辑理路。为此,从中心、对象、历史传承、空间区域、产业化五个维度,突出国家层面总体性的符号象征,强化民俗符号的全民性特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力,彰显区域文化符号的共性,推动文化符号旅游的发展,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