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凤丹牡丹果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分析 收藏

凤丹牡丹果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分析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Fengdan Peony Pods

作     者:张延萍 张晨曦 左海超 高迪 吴琪琪 宋亚飞 赵李缘 ZHANG Yanping;ZHANG Chenxi;ZUO Haichao;GAO Di;WU Qiqi;SONG Yafei;ZHAO Liyuan

作者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出 版 物:《食品科学》 (Food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46卷第4期

页      面:209-21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牡丹果荚 抗炎和抗菌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摘      要: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牡丹果荚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证明其存在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通过对牡丹果荚提取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含有88种成分,其中17种成分被选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对应219个靶点。在基因本体论分析中,交集靶点主要涉及对异源物质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的富集结果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的分子对接结合能都低于-5.0 kJ/mol,可以稳定结合。综上,牡丹果荚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来发挥抗炎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牡丹果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