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出 版 物:《药物评价研究》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第48卷第2期
页 面:428-438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项目(22S21900800,22S219007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76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62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蒋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函75号)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SHGZS-2017024)
主 题: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三七方 失眠 作用靶点 分子机制
摘 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探讨名中医经验方三七方治疗失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三七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并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失眠相关靶点,结合韦恩图分析获取共有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三七方的核心靶点蛋白,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确定主要活性成分。基于共有靶点,进行了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揭示三七方治疗失眠的关键通路。为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采用了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三七方中的4味中药(酸枣仁、鸡血藤、小蓟、三七)共筛选得到37个活性成分和233个潜在靶点,与失眠症共有靶点82个。根据PPI网络分析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29个活性成分和80个失眠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和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和木犀草素。KEGG及GO富集分析共得到77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氧产生及凋亡信号通路调控等分子机制。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稳定性,可通过调控多个关键靶点发挥作用。结论三七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起效发挥对失眠症治疗作用,其中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值得关注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