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桂北苗儿山铀矿田铀源分析:来自周缘红盆碎屑锆石的制约 收藏

桂北苗儿山铀矿田铀源分析:来自周缘红盆碎屑锆石的制约

Uranium Source of the Miao’ershan Uranium Orefield,Northern Guangxi:Constraints from Detrital Zircons in the Faulted Red Basin

作     者:谭双 刘晓东 雷勇亮 陈琪 万建军 吴昆明 欧阳平宁 黄宏业 TAN Shuang;LIU Xiaodong;LEI Yongliang;CHEN Qi;WAN Jianjun;WU Kunming;OUYANG Pingning;HUANG Hongye

作者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省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5年第49卷第1期

页      面:70-84,I0006-I00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十四五”国防预先研究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项目(202222)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2RGET05)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2023-B208)联合资助 

主  题:新资断陷红盆 苗儿山铀矿田 碎屑锆石 年代学 稀土元素 铀源 

摘      要: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铀源的认识目前存在一定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铀矿床周缘红盆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苗儿山铀矿田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但关于周缘红盆与铀矿床之间的关系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选取苗儿山地区红盆内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限定碎屑岩的形成时代上限和物质来源,进而探讨区内铀矿床的铀源问题。锆石CL图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内碎屑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6~2485 Ma,主要峰值集中在721~839 Ma和416~436 Ma,与苗儿山铀矿田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一致。锆石元素面扫描图像特征显示,其具有较强的流体交代痕迹,U元素存在明显的活化迁移行为,记录了一定程度的蚀变改造或矿物溶解沉淀过程。通过系统收集苗儿山铀矿田及其周边侵入岩的年代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721~839 Ma的碎屑锆石可能主要来自苗儿山地区花岗岩和湖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而416~436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越城岭-苗儿山加里东期复式花岗岩基。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苗儿山铀矿田中的部分铀源可能来自区内新资断陷红盆碎屑岩,富含CO_(2)等矿化剂的幔源流体沿着深大断裂上升与循环的地下水结合形成热液,与富铀花岗岩、红盆碎屑岩等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富铀的成矿流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