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观察学习理论的“大思政课”形态优化分析 收藏

基于观察学习理论的“大思政课”形态优化分析

作     者:陈金慧 代玉启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 版 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68-72页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3JDSZKZ05)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的重要论述与书香社会建设路径研究”(24CCG47)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面向意义学习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研究”(GZC202323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大思政课”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形态优化 

摘      要: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思政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更是扎根课程空间、生活空间与泛在空间等多元环境,与个体及社会环境形成深度互动的复杂开放系统。从观察学习视角分析如何善用与优化“大思政课,旨在以知识内化、经验感知为桥梁,促进思政课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双向交互。“大思政课以内容、经验和情境为形态优化介质,在课程学习上,聚焦教学设计交互化、课程结构通盘化、课堂资源统整化;在生活学习上,以示范式学习促学生参与、以观察式学习增教育实效、以体验式学习助经验转化;在泛在学习上,打造全员化学习图景、建构全景化学习布局、创设全域化学习空间,助推思政课提质增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