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出 版 物:《农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43-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风险防范研究”(编号:23&ZD118)
摘 要:本文以大食物观为视角,以食物消费的班尼特效应为理论依据,结合东亚先行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的食物消费特征,预测了我国在高收入阶段的大豆总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基于Matlab架构的理论模型进行RECS政策模拟,量化比较了提高我国大豆供给保障能力的不同政策工具。模拟结果表明,在2030—2035年基期,通过综合补贴与进口关税两项政策工具的综合使用可以完善我国大豆供给保障能力,提升在大豆贸易体系中的主导权。具体来说,在保持综合补贴水平处于0.30~0.45区间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将3%的大豆进口最惠国关税作为基准,根据国际贸易形势通过关税调节大豆进口:若判断国际贸易形势稳定,则降低关税并采用自由贸易政策,此时将实现最大的消费者剩余与内需满足率,扩种大豆与协调耕地资源的压力变小,自给率也有所下降;若判断国际贸易形势不利,则可以考虑提高关税,此时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均能提高,国内生产受到激励,自给率上升,内需满足率虽有下降但国内有效需求仍能得到满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大食物观下提高我国大豆供给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选择的政策空间,对推进食物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