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长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收藏

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长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Efficacy of a self-locking zero-notch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for treating long-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作     者:张瑛凯 夏阔 王厚磊 王京 周嘉琦 赵明东 ZHANG Ying-kai;XIA Kuo;WANG Hou-lei;WANG Jing;ZHOU Jia-qi;ZHAO Ming-dong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上海20150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上海200032 

出 版 物:《复旦学报(医学版)》 (Fud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5年第52卷第1期

页      面:38-43,6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31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3ZR1409000) 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健康专项课题(JSKJ-KTQN-2022-06) 上海市金山区第五周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JSYQ202305) 

主  题:长节段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老年人 

摘      要:目的应用自锁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群长节段颈椎病,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回顾性收集3~4节段(C3~C7)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60岁)病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24例)或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B组,18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颈椎各方向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和颈椎前凸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上肢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颈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及颈椎前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切口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上肢VAS、术后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功能段高度、颈椎前凸角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长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可避免术后吞咽困难,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