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迈向超地方行动:乡村产业的行动者网络建构及其协商机制——基于... 收藏

迈向超地方行动:乡村产业的行动者网络建构及其协商机制——基于云南寻甸Z社区“小山茶”项目的田野考察

Toward Super-local A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tor-network in Rural Industries and Its Negoti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Field Study of the “Xiao Shan Tea” Project in Z Community, Xundian,Yunnan Province

作     者:陈雪婧 方淑敏 CHEN Xuejing;FANG Shumin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杨凌712100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0241 

出 版 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25卷第1期

页      面:128-1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4[工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机制研究”(22&ZD18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不确定性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及其体系建构”(22ASH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第四届“凤岗培优”研究生科研支持项目“新内生发展视角下乡村行动者网络建构路径研究” 

主  题:乡村产业 行动者网络 协商实践 超地方行动 

摘      要: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推进以及现代性所赋予的社区流动性特征,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不断由地方性向超地方性转变。以云南省Z社区“小山茶项目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行动者—转译—网络的分析框架,探究乡村产业发展中是如何通过建构行动者网络来开展协商实践的。首先解析乡村产业超地方行动者的关系结构,当地居民、上级政府、市场主体、外部高校等构成重要行动者。其次探索多元主体的转译协商过程,发现超地方行动者网络联结经历产业发展的问题聚焦、多元利益的协调整合、发展主体的征召联结、协商行动的动员参与四个阶段。最后探讨乡村产业中行动者网络的整合机制,由需求导向的内生驱动机制、协商取向的制度保障机制、资源共享的网络联结机制共同构成网络的运作逻辑,形成内外共生的乡村产业超地方行动者网络形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