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6
出 版 物:《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27卷第1期
页 面:193-200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2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JCQN004)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3-1-B006)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4)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项目
主 题:秸秆还田量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 有机碳贡献率
摘 要: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以及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4个处理,秸秆全量还田(1XG)、秸秆1/2量还田(1/2XG)、秸秆1/3量还田(1/3XG)和根茬还田处理(CK),对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进行连续3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效果最好。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表明秸秆还田后有机碳优先固存在大团聚体中,0.25 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最高,为60.90%~82.09%,0.053 mm粒级团聚体最低,为2.39%~6.28%。综上,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的固碳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提供数据支持,为提升和改善黑土区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