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收藏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作     者:朱红波 丁未来 周瑞彤 ZHU Hong-bo;DING Wei-lai;ZHOU Rui-tong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87-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FGLB019) 2023年四川省软科学项目(23RKX0107)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3CX20) 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CJJ23ND45) 

主  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SBM模型 空间格局 

摘      要: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研究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与空间格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及各地级市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73,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表现处于中等水平,没有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各地级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大致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具有弱正自相关性,存在着集聚效应,高效率值地区辐射在带动周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与邻近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可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