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沉积微相和测井参数的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收藏

基于沉积微相和测井参数的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Distribution of oil—water in reservoirs based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logging parameters

作     者:权日 许淑梅 崔慧琪 王金铎 任新成 修金磊 曾治平 武向峰 周越 郭芮洁 张宝珠 QUAN Ri;XU Shumei;CUI Huiqi;WANG Jinduo;REN Xincheng;XIU Jinlei;ZENG Zhiping;WU Xiangfeng;ZHOU Yue;GUO Ruijie;ZHANG Baozhu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中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出 版 物:《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年 卷 期:2025年第71卷第1期

页      面:207-2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编号:30200018-21-ZC0613-0075)的成果 

主  题: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样式 油水分布 三工河组 准噶尔盆地腹地 

摘      要:准噶尔盆地腹部不同区域三工河组储层因埋深的巨大差异使其岩电特征显著差异化,复杂的岩电关系导致无法建立全区统一的含油性测井解释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对研究区内22口取芯井砂组等时性对比和沉积微相及沉积砂体叠置样式分析,利用录井资料确定各等时性砂组的含油性特征;通过沙窝地和征沙村地区油水层的差异化电性特征分析,筛选储层流体敏感测井参数,识别出油水界面,分区域建立油水解释标准,研究其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窝地地区属于“常规低阻油藏,征沙村地区属“低对比度油藏,储层油水分布总体具有“上油下水、“高油低水、“上干下油等特征;垂向上具体表现为3种特征样式:①油水同层—(差油层)—水层—干层;②油水同层—干层差油层互层;③干层—高阻水层互层。油水层和油水界面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相控及层控特征,并受微地貌影响。沙窝地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四砂组,征沙村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五砂组。油层、油水同层发育在四、五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中,含油水层和差油层发育在三、六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砂体中,水层和干层主要分布在一、二砂组的河道强冲刷砂体中。分析研究区的油水关系特征有利于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也给区分差异埋藏区、深埋藏区的油藏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