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索益肺通络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收藏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索益肺通络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作     者:冯家腾 马先 李轩年 曲承学 刘骅漫 徐飞 贾新华 

作者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出 版 物:《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年 卷 期:2025年

页      面:119-128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56号) 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鲁卫函143号) 

主  题:益肺通络方 特发性肺纤维化 血清药物化学 网络药理学 液-质联用 

摘      要:目的:通过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策略,确定益肺通络方的活性化合物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益肺通络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途径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益肺通络方治疗IPF的潜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大鼠灌胃益肺通络方水提物后,从其含药血清中鉴定出538种化合物,选取110种关键化合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染料木素(Genistein)、龙血素A(Loureirin A)、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和异微凸剑叶莎醇(Isomucronulatol)是益肺通络方抗IPF的关键成分,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相关通路是益肺通络方治疗IPF的潜在可能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益肺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与IPF相关的关键靶点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该文初步阐释了益肺通络方入血成分及其治疗IPF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通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