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的构建及穗粒数性状QTL鉴定 收藏

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的构建及穗粒数性状QTL鉴定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and In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Grain Number Traits of Gaozhou Wild Rice

作     者:霍兴 于咏梅 邱树青 刘迪林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HUO Xing;YU Yongmei;QIU Shuqing;LIU Dilin;KONG Le;LIU Wuge;WANG Feng

作者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1 

出 版 物:《广东农业科学》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51卷第11期

页      面:69-77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090102[农学-作物遗传育种]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002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992) 

主  题:野生稻 重组自交系 穗粒数 高密度基因芯片 QTL分析 遗传图谱 

摘      要:【目的】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通过构建野生稻重组自交系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鉴定控制水稻穗粒数的QTL,进而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分子基础和遗传资源。【方法】通过高州野生稻和‘中花11’的杂交和多代自交,构建了具有野生稻血缘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基于分子标记分析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进一步对群体穗粒数表型进行2年考察,结合表型数据和SNP标记信息,利用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316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表型观察显示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改良穗粒数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检测到10个调控水稻穗粒数的QTL,其中2022年检测到4个QTL,2023年检测到6个QTL,第11号染色体上的1个QTL表型贡献率最高、为13.78%。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QTL在两年中均可被稳定检测到。2年检测到的10个QTL中,有9个加性效应为正值。【结论】成功构建了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揭示出高州野生稻在改良水稻穗粒数中的应用潜力,通过QTL分析揭示了控制水稻穗粒数的遗传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