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空间与制度联系视角下的“深港都市圈”构建研究 收藏

空间与制度联系视角下的“深港都市圈”构建研究

Developing "Shenzhen-Hong Kong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Spatial and Institutional Connections

作     者:杨家文 凌昌隆 李静娴 YANG Jiawen;LING Changlong;LI Jingxian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 

出 版 物:《城市发展研究》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12期

页      面:67-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1208)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Z2021B023) 

主  题:深港合作 都市圈 制度分析 区域一体化 通勤 位置服务大数据 

摘      要:空间与制度联系的强弱愈发凸显区域一体化的成效。基于粤港澳层面近5000万人次的位置服务大数据,测算通勤率、通勤时间与通勤网络社群结构,并结合多维制度联系与跨界合作特征,探究深圳、香港及其邻近区域形成“深港都市圈的可能趋势。空间联系的分析发现,通勤率指向的都市圈范围延伸至中心核的邻近区域;1小时小汽车通勤范围覆盖深圳、香港、东莞大部以及惠州临深片区;通勤网络方法检测到深、港、莞、惠的一体化社群。在制度联系维度上,深港两地在上级政府驱动与本级政府自发的共同作用下,开展了长期向纵深处发展的跨界合作,进一步强化了空间联系。基于此,将该地域设想为“深港都市圈。而这一设想能否真正落地,将依赖于由两地行政长官推动的更高等级、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跨界跨制度的区域一体化举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