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外周血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收藏

外周血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Evaluated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albumin, IgG and C1q on chemotherapy effect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作     者:祁继金 仲青 张耀云 慎旋 沈洁 QI Ji-jin;ZHONG Qing;ZHANG Yao-yun

作者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血液内科江苏宿迁223800 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医学检验科江苏宿迁223800 

出 版 物:《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24卷第1期

页      面:29-3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211024) 

主  题: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预后 血红蛋白 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摘      要:目的 探究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及补体C1q(C1q)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收治入院接受化疗的160例MM患者资料。采用Durie-Salmon(DS)分期法将患者分为Ⅰ期(n=44)、Ⅱ期(n=74)和Ⅲ期(n=42)。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治疗缓解组(n=98)和无明显缓解组(n=62)。比较不同分期、不同化疗疗效的MM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和IgG水平;Spearman分析MM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与疾病分期、疗效的相关性;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n=118)和死亡组(n=42),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分析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对MM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不同分期MM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期的血红蛋白、白蛋白、C1q水平均低于Ⅰ期、Ⅱ期,IgG水平高于Ⅰ期、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C1q水平分别为(93.26±13.24) g/L、(32.85±6.76) g/L、(134.28±22.79) mg/L,均显著高于无明显缓解组[(80.96±11.73) g/L、(28.29±5.96) g/L、(112.37±21.52) mg/L],IgG水平为(37.24±5.11)g/L,均显著低于无明显缓解组[(43.13±6.7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C1q水平与疾病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化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gG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化疗疗效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访时间截至2024年2月,42例患者死亡,DS分期、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及C1q单独及联合诊断MM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79.16%、71.43%、71.43%、73.81%、90.47%,特异度为69.49%、70.34%、71.19%、70.38%、62.71%,AUC为0.778、0.765、0.785、0.784、0.908,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IgG水平及C1q与MM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呈显著相关,可作为用于临床辅助检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