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北京100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北京100039 中国人民解放军66400部队保障部北京100039 中国人民解放军61632部队训练大队北京102400
出 版 物:《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年 卷 期:2025年第27卷第1期
页 面:14-1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学科助推计划(21XK0109)
摘 要: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技术辅助诊断基层新兵急性非特异性腰痛,为客观反映椎旁肌状态、治疗效果及科学复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4年陆军某部新兵,其中62例诊断为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LBP,ANLBP组),招募62例健康新兵(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20~25岁,平均22.5岁。ANLBP组给予推拿+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盐酸乙哌立松2周。采用便携式肌肉电信号监测仪对竖脊肌的电生理活动进行监测,按照标准动作进行腰椎屈伸运动,站立状态缓慢向前屈曲腰椎至最大(屈曲过程),并保持5 s(维持屈曲位),然后缓慢伸直(伸展过程)至站立位(直立位),分别采集并记录治疗前、后上述四个状态的表面肌电信号,再通过快速傅立叶转换求得表面肌电信号平均值(AEMG)。监测并统计治疗前、后VAS和指地距离(DFTF)。结果 治疗前,ANLBP组新兵在屈曲过程及维持屈曲位的AEMG[(27.3±7.4)uV/s、(29.1±5.5)uV/s]显著高于对照组[(16.8±6.8)uV/s、(8.9±3.2)u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NLBP组新兵的腰痛症状明显好转,VAS和DFTF均显著降低(P0.05),ANLBP组在屈曲过程及维持屈曲位的AEMG[(15.2±6.4)uV/s、(7.9±3.3)uV/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伸展位明显升高[(90.5±23.2)uV/s,P0.05];维持屈曲位及屈曲过程的AEMG改变与VAS及DFTF的改善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表面肌电技术能够快速诊断新兵的ANLBP,有望成为基层新兵ANLBP的辅助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