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晚清武汉地区报业人员构成及其群体关系研究 收藏

晚清武汉地区报业人员构成及其群体关系研究

Diachronic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ion of Wuhan Newspaper Personne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1866-1911)

作     者:芦何秋 LU He-qiu

作者机构: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 版 物:《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52卷第1期

页      面:187-19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301[文学-新闻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1905-1949)”(20&ZD327) 

主  题:晚清武汉报业 报人群体 人员构成 群体关系 

摘      要:自1866年武汉出现第一份近代报刊到1911年武昌起义这段时间,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与清政府三方为宣传本派政治主张,在武汉展开了激烈的舆论斗争。早在20世纪初,革命党人就已在武汉以报刊作为主要手段为革命进行舆论造势。而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深感民办报纸将危及清廷统治,为遏制革命思潮的传播,也创办大量官报用于抢占舆论阵地。不仅如此,武汉作为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开放的舆论条件、宽松的办刊政策,吸引了大量士绅、学生等创办商业性报刊。除国人自办报刊之外,受汉口开埠的影响,大量外国传教士与商人涌入,出于吸纳教徒与营利的目的,他们创办报刊向国人传递西方的人文思想与价值观念。商业报刊、外报以及不同党派的政治性报刊交织共存,或竞争、或对立、或合作,共同塑造了晚清武汉报业发展的多元图景。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不同社会身份的报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逐步形成了一致性的革命价值追求,为辛亥革命提供了舆论条件与思想动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