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斯泰特克利奇1680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出 版 物:《比较教育学报》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00-112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ABA220028)
摘 要:虽然东西方学者都已就青少年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目前这一领域仍以单国别研究为主,欠缺跨文化视角下的分析。鉴于此,根据渥太华、休斯敦、大邱和苏州的SSES 2019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上述北美(西方)、东亚(东方)两个文化圈的青少年共情能力进行概览与比较分析。同时,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共情能力关系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被选地区,女生的共情能力普遍高于男生,理解-倾听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共情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母亲的影响最为显著。东亚青少年的共情能力普遍高于北美,且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的差异更为显著。此外,严厉-惩罚型父母教养方式在东亚文化圈对共情能力有显著影响,而在北美地区则不明显。这些跨文化研究结果强调了文化背景对共情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东亚文化圈中的儒家传统可能通过强调孝道促进了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