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 版 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耕地非粮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全局空间自相关 GM-ARIMA-BP组合模型 驱动因素
摘 要:为探究大都市区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对其耕地非粮化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Stata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并通过GM-ARIMA-BP组合模型预测2023—2035年“非粮化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市的耕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利用转型明显,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在时间上,耕地非粮化程度由2010年的29.57%上涨到2020年的52.13%,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四周扩散的态势,并且存在正相关关系。常住人口密度、到市中心的距离、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作用依次减弱。组合模型预测显示,北京市整体以及各区县的耕地非粮化程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北京市耕地非粮化受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共同影响,加大监管的同时需分类治理与管控,对保护大都市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