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 版 物:《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 要:【意义】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研究是细粒沉积物“源—汇系统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对恢复沉积环境、理解细粒沉积物分布和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细粒沉积物粒度细小,不便观察,且搬运方式多样,不同搬运方式对应多种沉积构造,因此,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缓慢。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还缺乏针对细粒沉积物搬运机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进展】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及沉积特征,将细粒沉积物搬运方式分为物理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三大类。物理搬运包括河水、大气、底流、异轻流和六种重力流搬运,河水和大气搬运依靠流水或风的动力,克服细粒物质的重力作用,实现对细粒物质的搬运,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推移力和载荷力;底流、异轻流和重力流搬运由潮汐、风力、地震、洪水、风暴、火山喷发等方式触发,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重力。黏土矿物、溶解有机碳、碳酸盐类矿物、铁质矿物等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被搬运;溶解物质受环境的pH值、Eh值、温度、压力、离子浓度或电荷等影响,能够通过化学方式搬运。生物吸收富集、生物活动引起环境改变和生物扰动均能影响细粒物质的形成和搬运。【结论与展望】物理搬运方式以推移力、载荷力和重力等作用为驱动力,可形成丰富的沉积构造;化学搬运主要涉及溶解物质,受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生物搬运通过吸收富集、改变环境和生物扰动等方式影响细粒物质搬运。未来应聚焦于细粒沉积物搬运机制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沉积构造识别精度,重视模拟实验研究,加强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定量化分析,以提升对细粒沉积物搬运过程的认识,推动细粒沉积学理论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