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 版 物:《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081901[工学-采矿工程]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类)项目(黔科合基础-ZK一般193)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目(黔地矿科合23号)
主 题:矿区沉降 形变监测 SBAS Stacking 喀斯特山区
摘 要:盘州喀斯特山区分布着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矿开采容易造成地面沉降进而诱发地质灾害,针对该地区矿区地表具有植被茂密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选取合适的InSAR技术对矿区地表进行全面、高效、长时间序列形变监测至关重要。基于2019年1月—2022年5月共171景Sentinel-1升轨、降轨数据,采用Stacking和SBAS技术获取了盘州地区煤矿集中开采区地面沉降信息。通过对比Stacking和SBAS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矿区沉降监测能力,探讨了2种InSAR技术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矿区沉降监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tacking和SBAS技术监测到的矿区沉降区域空间分布大体相同,但SBAS技术在形变量大的沉降中心和植被茂密区域因失相干现象严重出现较多的空值,相比之下Stacking技术能全面监测矿区沉降,更适用于监测盘州喀斯特山区煤矿开采沉降;SBAS技术识别微小形变的能力优于Stac king技术,在形变量较小(如关闭矿山)且植被稀疏的区域可首选SBAS技术,然而对于形变量小且地表植被茂密区域,2种InSAR技术的监测效果均欠佳;在盘州喀斯特山区进行矿区沉降监测有必要联合升、降轨联合监测,可大大提高该地区有效监测面积。研究结果对于盘州地区及其他地质环境相似的矿区选择合适的InSAR技术用于监测矿区沉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