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运动方式对慢性肾脏病小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收藏

不同运动方式对慢性肾脏病小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ethods on cardiac function in CKD mice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作     者:吴超伦 丁巍 凌莉璐 丁峰 Wu Chaolun;Ding Wei;Ling Lilu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19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1900 

出 版 物:《中国康复》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40卷第1期

页      面:3-1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主  题: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慢性肾脏病 心脏功能 线粒体功能障碍 

摘      要: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慢性肾脏病(CKD)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慢性肾衰静息组(CKD组)、慢性肾衰MICT组(CKD+MICT组)和慢性肾衰HIIT组(CKD+HIIT组)各6只。Sham组小鼠仅剥除肾膜,其余3组切除5/6肾脏建立慢性肾衰模型。CKD+MICT组和CKD+HIIT组小鼠术后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后进行8周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观察小鼠心脏形态和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评估肾脏功能;观察肾脏、心脏组织切片中病理损伤和纤维化情况;应用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通过Real-time PCR法测定心肌线粒体相关因子的表达:线粒体DNA(mtDNA)、NADH脱氢酶亚基1(N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和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使用试剂盒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相较Sham组,其余3组体重、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左室血流峰速/舒张晚期左室血流峰速(E/A值)、心肌总SOD活性、心肌mtDNA拷贝数、各项心肌线粒体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0.01,0.05);SCr和BUN、肾小球损伤评分、肾小管纤维化指数、心肌纤维化指数、舒张早期左室血流峰速/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速度(E/E’)值、心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01,0.01,0.05)。相较CKD组,2组运动干预组体重、LVEF、E/A值、心肌总SOD活性、心肌mtDNA拷贝数、各项心肌线粒体指标表达量均升高(P0.001,0.01,0.05);血SCr和BUN、肾小球损伤评分、肾脏和心肌纤维化指数、E/E’值、心肌MDA含量、心肌线粒体肿胀空泡样程度均下降(P0.001,0.01,0.05)。相较CKD+MICT组,CKD+HIIT组心肌MDA含量、E/E’值下降(P0.001,0.01,0.05);LVEF、E/A值、心肌总SOD活性、心肌mtDNA拷贝数、各项心肌线粒体指标表达量升高(P0.01,0.05)。结论:HIIT和MICT均改善CKD小鼠心脏功能,HIIT改善效果更明显,这可能与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