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全球冥古宙—太古宙陆壳形成演化 收藏

全球冥古宙—太古宙陆壳形成演化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Hadean-Archean continental crust worldwide

作     者:万渝生 颉颃强 谢士稳 刘守偈 马铭株 董春艳 李鹏川 李源 WAN Yusheng;XIE Hangqiang;XIE Shiwen;LIU Shoujie;MA Mingzhu;DONG Chunyan;LI Pengchuan;LI Yua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北京100037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 

出 版 物:《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99卷第1期

页      面:1-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21303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234421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21645,DD20230209)联合资助的成果 

主  题:冥古宙—太古宙 地壳演化 TTG 地球化学 构造体制 

摘      要: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育大规模长英质陆壳的星球。陆壳形成演化是一长期的过程。≥3.8 Ga岩石和≥3.9 Ga锆石迄今分别只在9个和大约20个地区被发现。随着时代演化,陆壳规模越来越大,表壳岩由以变质玄武岩、变质超基性岩为主转变为变质玄武岩、变质超基性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广泛发育。虽然BIF(条带状铁建造)在3.8 Ga以前就已存在,但其规模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才达到顶峰。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构成太古宙克拉通的主体,它们的岩石类型和组成特征在3.8 Ga就显示出多样性。随时代演化,花岗闪长质岩石的比例逐渐增高。TTG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随时代不断增大,反映了陆壳厚度不断增大的演化趋势。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发生了全球性的陆壳巨量增生,导致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中晚期广泛发育。富钾花岗岩在新太古代中晚期大量形成,是太古宙基底克拉通化的重要标志。克拉通化的实质是克拉通内不同层圈达到物理、化学和力学上稳定和相互耦合。可把冥古宙—太古宙陆壳形成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4.4~3.8 Ga、3.8~3.0 Ga、3.0~2.6 Ga和2.6~2.5 Ga,大致分别代表了陆核形成、陆块发展和形成、克拉通化阶段。太古宙—元古宙关键转折期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