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态修复视角下浙江省白鹭适应型驳岸特征指标分析及修复策略研究 收藏

生态修复视角下浙江省白鹭适应型驳岸特征指标分析及修复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Index Analysis and Restoration Strategy of Adaptive Revetment for Egrets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作     者:项杰 邹伟 李胜 陶一舟 XIANG Jie;ZOU Wei;LI Sheng;TAO Yizhou

作者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311300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311300 

出 版 物:《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

年 卷 期:2025年第42卷第2期

页      面:105-113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项目“国家公园体系下的解说系统构建研究——自然教育视角”(编号:2020131027)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浙江森林特色小镇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编号:LGN19E080002) 

主  题:白鹭觅食区 驳岸特征指标 生态修复 修复策略 

摘      要:白鹭作为生物景观和生态指示物种,其栖息地有效的生态恢复对提升区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的视角出发,根据浙江省白鹭的迁徙路线选取了22个白鹭觅食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利用RStudio软件对白鹭数量与自然水岸特征指标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量化研究白鹭觅食区的自然水岸特征。结果显示,白鹭数量与水岸坡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水岸宽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植被覆盖度及水质数据相关性较弱。基于实地调研与分析结果,提出三项生态修复策略建议:(1)驳岸坡度应控制在2%以内,并适当增加水深在10.4±5 cm区域的驳岸宽度,驳岸形态可根据具体环境构建湖泊类、河道类、水田类、小岛类和水塘类5种形式;(2)驳岸植物群落结构应以灌草两层和草本一层为宜,植物种类选择需考虑白鹭的隐蔽性及其食源生物的生存环境;(3)驳岸区域的水质应尽量保持与现有觅食区水质数据相近,以满足白鹭食源生物的生存需求。旨在为白鹭觅食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