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出 版 物:《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46卷第11期
页 面:126-1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构性货币政策‘时度效’与工具箱动态管理研究”(23BJY202) 吉林省博士后科研人员择优资助项目“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时度效’与最优边界识别研究”
摘 要: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原创价值、评价体系和培育方向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溯源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一步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和理论支撑,重点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原创价值、评价体系与培育方向。结果表明:第一,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高度凝练,具有创新性、新质态和高质量等特征,是传统生产力的一种“量到“质的升级和跃迁。第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等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理论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在理论、实践和学术上具有重大原创价值。第三,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稳步上升,但也存在阶段性增速差异,培育新劳动者、释放新生产要素动能、运用新发展手段和使用新基础设施是培育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形成基础、原创价值与评价体系的系统阐释,有利于各界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