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身体技术视角下的幼儿园如厕实践研究 收藏

身体技术视角下的幼儿园如厕实践研究

Gendered Body Techniques:Kindergarten Toilet Practices

作     者:范譞 FAN Xuan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 版 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57-170,17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05[教育学-学前教育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04010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身体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21ASH002) 

主  题:幼儿园 儿童 如厕 身体技术 性别社会化 性别社会学 身体社会学 

摘      要:“身体技术概念是对涂尔干理论的重要推进,启发了身体社会学从技术的视角捕捉当代社会的具身经验。梳理身体技术理论中若干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基于对儿童在幼儿园的如厕实践的经验研究,有如下三点发现:第一,身体技术并非只是日用而不知的“前反思状态,在其习得过程中,个体必须经历反思阶段,再克服其中包含的社会目标和知识的引导,达到某种“后反思/去反思状态;儿童习得如厕技术的困难过程和各种操作失败的情况则表明,身体技术的目标之间本身就可能存在冲突,而身体技术的某些关键内容无法通过外部演示、观察和训练习得,只能通过个体不断的试错和调整,在身体内部达成协调。第二,身体技术作为集体表征的具身化日常形式,不仅是集体情感的凝结,也是集体情感得以延续与传递的中介,能够创造出某种心智状态,对于个体接纳和理解身体技术的社会目标非常关键;在儿童习得如厕的案例中,保育老师对儿童的监督与负面情感作用非常突出。第三,幼儿园如厕技术的特殊性别化逻辑说明,即便生物性别意义上的身体差异的确存在,但这种差异在社会情境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受到性别化身体技术的影响,后者作为性别规范的集体表征,使身体层面的差异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只能按照一种符合性别规范的使用方式存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