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 杭州市建德寿昌林场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十四五”重点研发子课题(2023YFD2200404-02)资助
主 题:生物炭配施肥 土壤养分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化学计量特征
摘 要:探明不同生物炭配施肥条件下森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对研究森林土壤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对比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加任何物料)、单施生物炭(B)、生物炭配施氮肥(BN)、生物炭配施磷肥(BP)、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和磷肥(BNP)共5个处理。经过一个生长季监测不同土层(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组相比,B、BP和BNP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3%和14.9%、20.5%和13.5%、23.8%和14.9%;BP处理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20 cm,BP处理SOC含量和BN处理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显著低于CK。20~40 cm,各处理MBN含量显著低于CK,BNP处理微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B处理;40~60 cm,各处理有效磷(AP)含量显著低于CK,BP处理MB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BNP处理放线菌相对丰度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有显著增加;研究显示,SOC在塑造微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生物炭添加提供了更多的碳源,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并调节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为杉木人工林土壤碳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