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后行辅助生殖助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容受期内膜... 收藏

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后行辅助生殖助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容受期内膜转录组分析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receiving ART and th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ir endometrium at the window of implantation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作     者:张多多 冯鹏辉 甄璟然 ZHANG Duo-duo;FENG Peng-hui;ZHEN Jing-ra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出 版 物:《生殖医学杂志》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1-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协和医院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2022-PUMCH-A-230) 

主  题:子宫内膜样腺癌 保育治疗 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种植窗 

摘      要:目的总结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口服合成高效孕激素(HESP)进行保育治疗过程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变逆转后在种植窗(WOI)时期内膜的转录组变化和保育治疗对后续辅助生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保育治疗的EAC/EIN患者10例(病例组)和同期健康育龄女性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10名病例组患者于2020年至2023年之间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保育治疗过程、生殖内分泌及代谢情况,以及助孕结局。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内膜在WOI期的内膜转录组特点。结果10例患者均为原发不孕,6例伴有月经稀发,6例患者治疗前根据病理诊断为EAC,剩余4例为EIN。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均不存在错配修复缺陷或P53基因突变,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正常。需要中位时间5个月HESP能够逆转病变至完全缓解,期间中位刮宫次数为3.5次。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后,WOI时期内膜四分位厚度为(3.88,4.78)mm,转录组测序后4例患者内膜属于容受前期,与对照组相比存在868个基因表达上调、590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24个差异基因与内膜容受性明确相关。辅助生殖助孕过程所有患者均卵巢储备良好并获得足够移植的胚胎,但胚胎种植率仅27.78%(5/18)。结论口服HESP保育治疗能够成功逆转EAC/EIN的组织学病变,但完全缓解后内膜种植窗和容受性仍受到影响,造成胚胎种植率下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