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3D-CPA、MRI在子宫瘢痕妊娠... 收藏

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联合3D-CPA、MRI在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评估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vascular microcirculation parameters at the scar site combined with 3D-CPA、MRI in early evaluation of uterine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作     者:康燕 李秀琴 侯亚 李娜 KANG Yan;LI Xiuqin;HOU Ya;LI Na

作者机构: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房河北衡水053000 

出 版 物:《中国实验诊断学》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年 卷 期:2025年第29卷第1期

页      面:46-50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衡水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14011Z) 

主  题:子宫瘢痕妊娠 血管微循环参数 磁共振 预测价值 剖宫产 

摘      要:目的观察子宫疤痕处妊娠(CSP)患者瘢痕处血管微循环参数与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3D-CPA)、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值,分析瘢痕部位血管微循环参数与3D-CPA、MRI联合用于CSP患者的早期检出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检出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选取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CSP孕妇,纳入观察组,采集同时期内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档产检的50例剖宫产再妊娠且排除瘢痕妊娠的孕妇资料并将其纳入对照组,纳入对象均开展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与MRI检查,对比两组孕妇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与MRI检查的参数值,分析瘢痕部位血管参数联合MRI在瘢痕妊娠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瘢痕部位血管参数中VI、FI、VFI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管瘢痕处参数(VI、FI、VFI值)及MRI参数(瘢痕厚度、剩余肌层厚度)值预测子宫瘢痕妊娠的AUC均0.7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尤以联合预测AUC最大,预测价值最高。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妊娠早期通过及时开展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联合MRI检查,观察瘢痕处血管微循环参数值、瘢痕厚度及剩余肌层厚度,可有效提高瘢痕妊娠的早期检出率,对指导临床进一步干预提供影像学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