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5年第39卷第1期
页 面:141-1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儒家经典的“经典化”过程研究(21BXW0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旌表门闾:中国古代的国家奖励与社会教化研究(20YJA860008)
摘 要:“宋人皆愚是自先秦广为流传的历史认知,集中体现在相关成语典故中。这一认知约于战国时期基本形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在建构“愚宋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宋国“殷商遗民的政治身份,诸侯争霸中的没落,对文化传统的坚守以及战国诸子的“反面书写,是“愚宋形象的重要成因。“愚宋不仅反映了各诸侯国军事、政治之间的竞争,也呈现了当时新旧价值与文化规范之间的嬗变和斗争。“愚宋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陈陈相因的规律,展现了典籍、成语等媒介形式对社会记忆的固化作用。随着汉后诸子百家经典的流传以及学者对成语典故的称引、演绎,“愚宋成为一种难以改观的刻板印象。不过这仅仅是一种话语建构和传播的结果,却未必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