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面向“十五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展望——基于上海实践的思... 收藏

面向“十五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展望——基于上海实践的思考

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ublic Cultural Spaces for the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Reflections Based on Practices in Shanghai

作     者:金武刚 郑文昕 韦雪茹 Jin Wugang;Zheng Wenxin;Wei Xueru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62 

出 版 物:《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

年 卷 期:2025年第44卷第4期

页      面:12-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  金: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实施路径与直达基层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BTQ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主  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十五五”公共文化创新发展 上海实践 

摘      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生力量,近年来发展迅猛,又紧密贴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出更大作用。上海市高度重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法治建设轨道,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布局之中,业已形成“阅读主题式“分时共享式“群落分布式“内嵌共享式“资源产品式等多种类型。做好顶层化设计、提供法治化保障、坚持科学化治理、打造专业化队伍和推进社会化发展,是上海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在上海实践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务实化定位、顶层化设计、社会化运营、体系化支撑、特色化发展、智慧化应用、科学化评价、适儿化改造、新文化使命担当、法治化保障等十大方面,着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