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影响因素... 收藏

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eiving and Dispatching Capacity by Tracing Running Tracks of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in Block Sections under Integration of Stations and Electric Multiple Unit Depots during Peak Hours

作     者:熊盛 宋政雨 陈韬 徐梦婷 XIONG Sheng;SONG Zhengyu;CHEN Tao;XU Mengting

作者机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机械与动力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3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成都610097 西南交通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1756 

出 版 物:《铁道运输与经济》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102-114,127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303[工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基  金:国家铁路局科研计划项目(2021JS005) 

主  题:站所一体化 动走线 收发车能力 间隔时间 行车组织 

摘      要:随着新建高速铁路车站和动车运用所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动车所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达到设计值,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有必要探究站所一体化下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基于列车运动学,分析了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从站所一体化下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动走线布置及站所高峰时段行车组织方案等方面,对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并设计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提升轮对踏面检测设备限速值、缩短动走线长度、增加动走线数量、合理的动走线管理运用形式和优化高峰时段车站行车组织方案都可以提高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研究为复杂站所关系动走线设计、运用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