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园艺学院 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夷学院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出 版 物:《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03[农学-茶学] 0902[农学-园艺学]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J01426) 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武夷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WYKF-TERC202303) 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24NTQS0201)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项目(ACKY2023017)资助
主 题:种质资源 儿茶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综合评价 miRNA529
摘 要:为综合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及其合成酶含量差异,并分析与miR529表达量相关性,以21份茶树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和RT-qPCR分别测定茶树新梢中儿茶素及其合成酶和miRNA529的表达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份种质资源儿茶素组分的变异系数为13.26%~68.79%、9个合成酶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7.15%~31.83%,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EGC、EC、ECG和9个酶的含量呈正态分布,EGCG含量呈负偏态分布,C、GCG含量呈正偏态分布;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将21份茶树种质分为5个类群,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茶树种质为福建水仙、肉桂、龙井43、福鼎大毫、铁观音。miRNA529表达量与C4H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儿茶素类物质总量、GCG、ECG、F3 ,5 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合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创新评价及调控儿茶素类物质代谢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