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红松松籽和松仁的产量模型 收藏

人工红松松籽和松仁的产量模型

Modelling the production of pine seeds and nuts in Pinus koraiensis plantation

作     者:李玉萌 贾炜玮 郭昊天 LI Yumeng;JIA Weiwei;GUO Haotian

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95-1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1A20244)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及碳汇试点科技支撑项目(HFW240100013)资助 

主  题:红松 松籽重量 松仁数量 松仁重量 线性混合模型 

摘      要: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红松人工林木的松塔为研究对象,获取果实和林木因子实测数据,将红松松塔根据鲜重分为3个等级,对松塔、松籽、松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松籽重量、松仁数量、松仁重量的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中引入松塔等级和样地随机效应,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评价指标选取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红松的松籽重量和松仁重量与空瘪数、松塔下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引入松塔等级和样地随机效应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均比基础模型拟合效果好,其中,在最优基础模型中引入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均比引入松塔等级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引入样地效应的松籽重量、松仁数量、松仁重量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R~2相比于最优基础模型分别提高了20.8%、29.5%、32.8%。松籽重量、松仁数量、松仁重量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精度F_P分别为98.3%、97.9%、97.8%,结果均大于最优基础模型的预估精度,说明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对红松的结实量进行较好的预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