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太谷0308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杨凌712100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8期
页 面:3933-39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2090301007) 黄龙山松栎林质量与功能精准提升技术推广示范(K4030121002) 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1QB14)
摘 要:以黄土高原中部的麻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更新树种从幼苗到幼树再到乔木的变化规律,并构建林木生长模型,来探讨群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结果表明:麻栎次生群落在天然状态下的更新序列完整,能够自我更新,更新全程受8个生境因子的影响(解释度48.0%—96.0%);更新苗死亡率在Ⅰ—Ⅱ期最高,郁闭度大和坡向湿冷的生境更有利于幼苗度过此期。在幼苗、幼树到乔木的发展进程中,麻栎和油松的重要值分别由57.70%和8.22%上升到62.20%和10.80%,竞争态势明显高于其它树种,群落整体表现出麻栎—油松主导的针阔混交林发展趋势,人工辅助经营应以此为基础。麻栎生长最优模型为Richard模型,数量成熟期在150年左右,预测目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45.00 cm、17.5 m和1.1569 m^(3);其生长发育可划分为6个显著的阶段:幼龄期(1—18a)、快速生长期(19—46a)、稳定生长期(47—100a)、近成熟期(101—150a)、成熟期(151—204a)以及过熟期(205a以上),弥补了传统以固定龄级(20 a)划分次生栎林龄组的不足。研究结果为指导栎类次生林相关经营决策提供了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