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陷对小鼠寡育外瓶霉感染病程及免... 收藏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陷对小鼠寡育外瓶霉感染病程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Impact of GM-CSF deficiency on the disease course and immune response in mice infected with Exophiala oligosperma

作     者:董琪 陆捷洁 吴伟伟 张瑞珺 DONG Qi;LU Jiejie;WU Weiwei;ZHANG Ruijun

作者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太原030032 海南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海南海口570206 

出 版 物:《中国热带医学》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25卷第1期

页      面:28-35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002125,No.82160393)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No.20230302122119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2CXTD536) 

主  题: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暗色真菌 寡育外瓶霉 固有免疫反应 中性粒细胞 

摘      要: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缺乏在暗色真菌寡育外瓶霉(Exophiala oligosperma)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暗色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C57BL/6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Csf2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C57BL/6遗传背景),利用从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基因缺陷患者中分离的暗色真菌寡育外瓶霉,通过建立小鼠皮下感染模型,模拟人类感染途径。对感染小鼠的自然病程持续观测6周,并于适当节点取皮损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和免疫反应监测。结果WT小鼠和Csf2 KO小鼠在病程中均呈现自愈倾向,病原体自发清除,足部组织外观逐渐恢复正常,在观察终点生存率为100%。与WT小鼠相比,Csf2 KO小鼠的足部肿胀率在感染1、2周时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4,t=5.961,P0.05),而中性粒细胞浸润在感染2周时显著减少(t=3.287,P0.01);在足部皮损匀浆液中,感染1周时,Csf2 KO小鼠IL-6和IL-1β水平降低(t=4.686,t=4.102,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GM-CSF缺乏可延缓病原真菌的清除,延长病程,影响感染早期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