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and The Seventh National Census

作     者:金丹 周婧楠 许尊 JIN Dan;ZHOU Jingnan;XU Zun

作者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 版 物:《城市发展研究》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12期

页      面:34-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法学] 030302[法学-人口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8081) 

主  题: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京津冀城市群 

摘      要:流动人口规模和空间格局是区域经济结构和资源要素配置的直接体现。基于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构建两个时期、三个层面、三类人群的“2-3-3的分析框架,并应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京津冀区县层面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在总量特征上,整体层面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省市层面京津人口流动性减弱,河北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区县层面流动人口向京津轴线集聚,13个县级单元流动人口减少。在结构演变上,整体层面跨省流动高于省内流动,但省内流动性逐渐增强;省市层面京津省际流动性较强,河北省内流动占据主导。(2)流动人口空间关联:在腹地变化上,整体层面区域外人口腹地趋于集中,腹地重心向北移;京津冀三省(市)均对南方省份吸引力减弱,环首都地市反向吸引增强。在空间关联上,京津冀县级单元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京津流动人口高值区域连绵成片。(3)常住人口总量、收入水平、教育水平、非农就业机会等指标是影响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任意两种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单因子的影响。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在人口、经济、社会、行政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