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哈尔滨150086
出 版 物:《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27-34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221313010972)
主 题: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药品排序比 药物利用
摘 要: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版》中呼吸系统抗肿瘤药物品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调取2019—2022年在中国121家医院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人数和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中,广州、北京、杭州及郑州的使用量较大。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占比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最高,大分子靶向药物呈下降趋势,免疫治疗药物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单个品种方面,4年间使用量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为埃克替尼、阿来替尼、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品种的大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量升高,用药金额逐渐下降。大部分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个别品种存在波动。小分子靶向药物的DDC值下降显著,免疫治疗药物DDC值较高。2021—2022年多数药品B/A值接近于1,位于0.8~1.2间的品种占总药物总数的61.5%。结论 中国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上目前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免疫治疗药物日趋增加,多数药物用药金额与频次同步性有所提高。医保目录的调整及国家谈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用药金额下降和用药趋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