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188-200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976137 41676064 42330402)
摘 要:以我国近海藻华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浒苔(Ulva prol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近岸绿潮区的围隔培养和现场调查,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藻华生消过程中重金属有机配体的释放规律和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消过程中有机配体的大量释放发生在生长初期和消亡期,在指数生长期释放较慢;浒苔暴发期产生的有机配体促使围隔内铜络合容量平均值为围隔外的2.82倍,现场数据显示浒苔的聚积腐烂导致近岸绿潮区铜络合容量相较浒苔靠岸前提高37.81%.藻华生长阶段铜络合容量的增长与浮游植物直接分泌的类蛋白质等不稳定溶解有机质组分有关,在生长期结束则归因于腐殖质类物质等大分子惰性副产物.亚致死量的铜胁迫加快了浒苔藻体降解和有机配体的释放,铜胁迫下浒苔络合容量为对照组的2.78倍,体系中的游离铜离子被有效络合,至培养结束仅为初始的6.27%,显著降低了其生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