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类器官模型探究中药的抗癌潜力 收藏

利用类器官模型探究中药的抗癌潜力

作     者:彭静雨 刘莉 邓轶方 

作者机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先导物成药性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生物物质成药性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出 版 物:《医药导报》 (Herald of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上海市先导物成药性研究与药物开发平台建设(23002400100) 

主  题:类器官 中药 天然化合物 癌症 共培养 人工智能 

摘      要:癌症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全球新增癌症患者数量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同年,中国发布2022年癌症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新发癌症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较往年持续增加,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不断增长的抗癌治疗需求,抗癌药物的研发势头愈发强劲。中药在抗癌药物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为全球抗癌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然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特点,传统的研究模型已无法满足对中药抗癌作用的深入探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更新研究模型以适应中药的特性。类器官(organoids)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是理想的人类疾病临床前模型,弥补了传统疾病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不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类器官技术在中药抗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其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药抗癌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