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肢体移植物感染诊治策略 收藏

肢体移植物感染诊治策略

Strategi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mb graft infections

作     者:张福先 刘军乐 ZHANG Fu-xian;LIU Jun-le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出 版 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2期

页      面:1374-13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570431)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No.Z101107050210022) 

主  题:血管移植物 肢体动脉重建 感染防治 传统开放手术 腔内手术 抗生素治疗 外科清创 生物膜 

摘      要:肢体动脉疾病主要包括血管狭窄、闭塞、扩张、外伤及外部侵犯等类型,严重威胁肢体功能及病人生命安全。治疗通常以药物为基础,传统开放手术或腔内介入手术为辅,其中血管移植物在血管重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血管移植物技术涵盖生物组织型、人工合成型、生物混合型、组织工程型及腔内介入型,虽在组织相容性、抗感染性及长期通畅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移植物感染仍是血管外科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开放手术中,自体静脉移植物因较强的抗感染能力而被优先选择。然而,当自体静脉不足时,需使用人工移植物(如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但其感染发生率达1%~6%,并伴随高截肢率和死亡率。感染常由术区链球菌、葡萄球菌引起,多发性基础疾病及感染坏死切口也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腔内手术因微创特点,感染发生率较低,但仍有罕见病例报告,如药物涂层支架感染可导致动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早期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局部炎症及急性缺血,迟发感染则症状隐匿。影像学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相较CT扫描在诊断敏感度(93%)和特异度(70%)方面更具优势。治疗策略以广谱抗生素联合外科手术为主,需彻底清除感染组织,移除受感染移植物,并重建血液循环。抗生素应优选能够穿透生物膜的药物(如利福平),疗程通常为4~6周或更长。外科重建方法包括原位重建及解剖旁路重建,其中自体静脉或同种异体血管为优选材料。通过综合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及新材料的研发,肢体血管移植物感染的诊治效果有望进一步改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