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土壤调理剂与缓释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土壤调理剂与缓释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 of soil conditioner and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f wheat

作     者:梁淼 李盼 赵连豪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柴强 殷文 LIANG Miao;LI Pan;ZHAO Lian-Hao;FAN Zhi-Long;HU Fa-Long;FAN Hong;HE Wei;CHAI Qiang;YIN Wen

作者机构: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51卷第2期

页      面:470-4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218,32372238)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4ZDNA008)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G-12)资助 

主  题:凹凸棒 生物炭 缓释氮肥 减氮 小麦 干物质积累 

摘      要:针对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调理剂配施缓释氮肥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为构建河西绿洲灌区减氮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凹凸棒(A)、生物炭(B)和无调理剂(C);裂区为2种氮肥类型:传统化学氮肥(T)和缓释氮肥(S);裂裂区为2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N2:180 kg hm^(-2))和减量施氮30%(N1:126 kg hm^(-2)),通过测定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前后干物质转运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量化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时间,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配施缓释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1较N2降低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0.4%,缓释氮肥较传统化学氮肥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7.0%,与无调理剂相比,凹凸棒和生物炭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为7.8%与10.9%。结合土壤调理剂、氮肥类型与施氮量三因素,凹凸棒配施缓释氮肥结合常规施氮减量30%(ASN1)与生物炭配施缓释氮肥结合常规施氮减量30%(BSN1),分别较无调理剂配施传统化学氮肥结合常规施氮量(CTN2)提高出苗后45~95 d小麦干物质积累量9.0%与10.7%,提高出苗后45~90 d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9.7%与12.6%。拟合结果表明,ASN1、BSN1较CTN2推迟小麦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为3.1 d与4.2 d,提高小麦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为6.3%与8.1%。ASN1与BSN1提高了小麦开花前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ASN1、BSN1较CTN2增产6.8%与8.5%,其增产主要源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BSN1较ASN1提高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为7.8%与8.1%,从各方面来看,BSN1的增产优势更为突出。因此,生物炭配施缓释氮肥可作为西北灌区节氮30%时小麦产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