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西安710014 中国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安710016 榆林市气象局陕西榆林719000
出 版 物:《陕西气象》 (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25-33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24Y-1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21JQ-964)
摘 要:利用2019年11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G30连霍高速公路陕西段沿线交通气象观测站逐时资料、MICAPS实况资料和2020年1月9—11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对高速公路沿线持续时间排名前5的典型雾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影响雾形成的地面系统可把雾分为3类:低压倒槽型、冷锋型和东路冷空气型。逆温是雾形成的重要背景条件之一。当平均气温-0.4~2.9℃、平均风速不超过1 m/s、盛行风为偏东风以及相对湿度超过90%时,极易发生雾。冬季傍晚和早晨容易起雾,武功—杨凌—常兴路段、坪头段容易发生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为重点服务路段。5次典型雾的最强雾过程中,来自偏东方向海面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以及整个雾过程的水汽辐合是此次雾生成和长时间维持的重要水汽条件。近地层弱风速有利于雾的形成和发展;近地层冷平流造成气温和路面温度下降,配合东南暖湿气流,有利于雾的生成;雾区低层弱冷平流的入侵,是雾体迅速增强的一个促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