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130118
出 版 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133-142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22) 吉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0402098NC)
摘 要:通过提高微生物对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绿色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分析里氏木霉和哈茨木霉协作下培养产物的类腐殖质(HLS)组成以及类胡敏酸(HLA)结构特征(红外光谱、热稳定性质、荧光光谱)变化,并明确该菌组的最佳接种方案。在为期30 d的培养试验中,其最佳接种方式(LH_(7)):里氏木霉在第0天接种,培养7 d后再加入哈茨木霉。30 d培养结束后,LH_(7)处理的PQ值为63%,HLA的相对含量为17.3%,I_(2920)/I_(1720)=0.35,I_(2920)/I_(1620)=2.14,放热量高/中比为32.47。在LH_(7)处理下,既有利于复杂HLA的生成,又有利于简单HLA的生成。里氏木霉和哈茨木霉协作方式下,使玉米秸秆产生的HLA总体结构向低氧化度高芳香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