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西南民族大学、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 版 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11期
页 面:212-2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动性视角下川藏线道路空间的人地交互作用过程与机制”(42171241) 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博士生培养创新团队项目“宗教中国化实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经验与路径探索”(23ZLZX05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泸沽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典型代表。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通过梳理泸沽湖旅游研究三十年的126篇中英文核心期刊文献发现,泸沽湖旅游研究与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内对此研究经历了探索萌芽、快速增长和持续深化等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对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摩梭文化保护问题的讨论,逐渐拓展到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社区治理、旅游真实性,以及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等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的主题。英文文献则受到西方主流话语的影响,围绕旅游影响、身份建构和本土性研究等研究主题展开。当前研究主要依循“问题—机制—对策的研究框架进行分析。未来泸沽湖旅游研究应重视理论本土化、推进跨学科交融、深化和创新研究主题、突出旅游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