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路径探析 收藏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及提升路径探析

Analysis of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Paths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Provinc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

作     者:苏鹏 金超 Su Peng;Jin Chao

作者机构: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版 物:《金融与经济》 (Finance and Economy)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77-90页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新疆企业投资对全国大市场供需缺口演化的反馈机制研究”(2022D01C3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收入分布变迁视角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研究”(21BJY058) 

主  题:新质生产力 “一带一路” AHP-TOPSIS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摘      要: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与理论内涵构建相应评价体系,利用2012—2023年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得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后,分别从微观障碍因子和宏观系统协调的角度探析“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约情况及相应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在2012—2023年持续增长,但省份间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特征,且省份排名变化程度较小,存在层级固化倾向。分层级障碍分析结果显示,各省份普遍存在的末端障碍因子是R&D人员全时当量、机器人安装密度和企业数字化水平,且随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各省份主要障碍因子会出现阶段性变化。耦合协调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水平与系统协调水平之间关联性较强,但部分新质生产力水平落后省份仍可以持续提升其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