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全程耦合框架下中国虚拟水贸易 收藏

全程耦合框架下中国虚拟水贸易

China's virtual water trade through the metacoupling framework

作     者:孙才志 胡淼 郑靖伟 SUN Caizhi;HU Miao;ZHENG Jingwei

作者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116029 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大连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116029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5年第80卷第1期

页      面:81-1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AJY010) 

主  题:全程耦合 虚拟水贸易 发送—接收系统 外溢系统 量化 影响 可持续发展 

摘      要:作为理解当代可持续性挑战的概念框架,全程耦合强调了人地系统动态互动的多区域联系,将其用于探究区域内外的水供需相互作用能够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该框架,应用环境扩展的投入产出法与WWZ增加值分解法,量化了中国虚拟水贸易中发送—接收系统以及外溢系统的全程耦合强度与联系,并评估了虚拟水贸易对区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2—2017年中国各省份内部消费虚拟水量平均占总虚拟水量的78.05%;各省份以远距离虚拟水贸易为主,平均是周边虚拟水贸易强度的4.96倍;制造业和农业所消费的虚拟水最多。②与外溢系统相关的上游和下游虚拟水溢出量呈增多趋势,平均占总贸易虚拟水量的46.28%;江苏和吉林产生了最多的上游虚拟水溢出,新疆和黑龙江产生了最多的下游虚拟水溢出。③2017年上游虚拟水溢出最大的驱动力为制造业和建筑业,下游为制造业和农业;远距离贸易产生了较多的上游和下游虚拟水溢出。④虚拟水贸易使中国SDG 6.4目标的实现提升了5.75%,远距离贸易产生的贡献高于周边贸易;虚拟水贸易最有利于缓解经济发达水资源禀赋差的省份用水压力,但对部分经济非发达省份产生了负面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